走访交流 | 理事长蒋泰维一行走进万高科技、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园

11月17日,浙江省政府咨询委综合经济部部长、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理事长蒋泰维一行赴杭州万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新泽地·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园考察调研。

在万高科技,蒋泰维一行听取了企业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了解企业蜂鸟系列计量芯片、海燕系列主控芯片、飞鸽系列通讯芯片三大产品线的详细情况。

座谈会上,蒋泰维与万高科技董事长谭年熊进行了深入交流,充分肯定了企业在研发投入上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国家和我省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出台一系列专项支持政策,企业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优秀人才,掌握技术和市场话语权,同时要发挥好资本市场的作用,实现资本与技术、人才紧密结合。据悉,万高科技是一家致力于为能源互联网提供专用芯片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MCU/MPU处理器架构设计、低功耗高精度模拟电路设计、计量和通信算法、低功耗SoC系统设计和高可靠性设计等方面累积超过200项知识产权(近20项美国发明专利),芯片产品累计达100余款,应用市场拓展至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新一代计量芯片在德国等欧洲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三分之一。

在智新泽地·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园,蒋泰维听取了智新泽地董事长郑洁瑜关于产业园情况和智新泽地的发展历程、发展成就、园区入驻企业情况、产业服务体系的介绍,并走访了杏林科技、锐颖科技两家园区入驻企业。

蒋泰维详细了解了企业研发投入、人才培育、产学研合作、生产经营等情况,与企业负责人一一进行了交流,并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

蒋泰维指出,当前科技企业孵化器不仅仅要为入孵企业提供物理空间,更要提供包括政策咨询、财税、法律、金融等全方位的服务,智新泽地团队探索的“空间+服务+投资”三位一体的模式值得肯定。他建议,今后运营团队还要积极帮助企业招引人才、开拓市场、加强产学研合作。

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副理事长、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步顺、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秘书长孟佳韵及部分副理事长单位参加调研。

会员风采 | “三十而励,创享未来”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30周年庆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进行了“温州肯恩大学学生实习基地”授牌仪式、三位员工代表作典型发言、伊利康公司30年30人功勋人物、伊利康公司30年30人青年新秀表彰,并给予奖励100万元,使他们能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此外,伊利康科技文化中心、伊利康新党群服务中心、伊利康礼贤艺术馆、人才咖啡馆开馆仪式当天揭幕。


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贤理发表了30年讲话,指出30年来伊利康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勤劳务实的一路走来,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30年来每次变革、每一轮创业、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各级领导、广大客户、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伊利康走过了三十年的创业历程,始终不敢忘记为客户服务宗旨的使命,精心培育和发挥自己核心竞争力之产品,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企业品牌。今天的伊利康,始终坚持稳健经营的理性发展思路,坚持“选一个项目,塑造一个精品”的理念。面对新的挑战、新的机遇,伊利康将带着三十年发展的底蕴,开启求索未来三十年新征程。当天还举行了第三届“伊利康杯”华东六省一市高等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大赛的相关活动。

走访交流 | 青年企业家丽水行活动成功举办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11月9日-10日,省高企协会联合浙江大学求是菁英班、丽水市妇联、丽水市科技局及丽水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等共同举办青年企业家丽水行活动。

丽水市巾帼科技创新周活动

11月9日,省高企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宏理一行及浙江大学求是菁英班青年企业家应邀参加“智汇巾帼 科创未来”丽水市巾帼科技创新周活动。

丽水市妇联主席管伟春表示,本次活动是全市妇联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力之举,也是落实“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助推全市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丽水市妇联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努力为全市女性科技人才发挥“半边天”作用,构建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的巾帼人才科技创新生态。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巾帼人才科技工作,希望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女企业家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坚毅笃行“丽水之干”,为丽水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不断塑造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通过深入实施巾帼人才科技创新“七大行动”,充分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带动更多的女性成为“绿谷鲲鹏”“绿谷精英”“绿谷英才”“绿谷工程师”,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专题讲座

省高企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宏理传达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并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高质量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为题,重点讲述了高质量发展要以创新为动力。王宏理结合多年科技工作经验,从企业技术创新、科技科研创新项目立项和管理等角度,深入浅出的阐述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许多专业建议,引导和帮助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做优做精产品,做强做大产业。   

走访考察

高新园区

高新企业及协会会员单位

 座谈交流

青年企业家们与丽水当地高新技术企业代表在丽水“双招双引”会客厅暨人才驿站进行座谈交流。参会企业家们听取了开发区“双招双引”相关政策解读,观看了开发区“双招双引”宣传片,并就项目合作、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探讨。“所谓人才如水,取水方见汪洋;人才如水,引流方显活力。”王宏理希望,企业家可以多走动、多互动、多交流,建立友谊、获得灵感、获得机遇,寻找合作机会,共谋发展。

会员风采 | 南都电源:引领储能绿色新业态,助力实现“碳中和”

降低高耗能制造业碳排放量,实现“绿色制造”,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步。在“碳中和”目标影响下,南都电源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破局”,谋求绿色发展。

南都电源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运营全过程,通过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打造了锂电、铅电两大产业链闭环,降低对自然资源开采消耗,让公司产品获得第二次生命。

今年3月开始,南都电源锂电回收项目一期2.5万吨产能将陆续释放,镍、钴、锰、锂等高价值材料已实现精细化分离。

“在打造锂电闭环过程中,公司团队也遇到了各种挑战。”南都电源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一次拆解回收电池任务让他记忆犹新——近1米的电池长度,在进入前处理工序时,无法按常规电池的方式破碎分选,此外电池内部用胶黏剂取代了传统金属结构件,也导致了极片极难取出。

通过项目评估,公司团队制定出技术攻关、解决方案,经过反复优化实验,独创了针对性的切割工艺和拆解方式。由南都电源自主开发出的这套拆解方法,拆解成本较同行业减少约1000元/吨,拆解效率提升了50%以上,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据了解,南都电源锂电回收团队大力发展了磷酸铁锂修复产业化成套核心技术,仅用2个月的时间便攻克了磷酸铁锂修复技术难题,用4个月时间便完成了磷酸铁锂修复产线设计、建设投产的艰巨任务。

2021年9月,南都电源锂电回收项目试产,生产了超过500吨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销售396吨,同时极大地缓解了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压力。

多年来,南都电源积极推进储能与光伏及其他形式的新能源互补集成供能建设,成效斐然。截至2022年4月,南都电源建设的储能电站已累计放电336.37GWh,相当于节能9.6万吨标煤,减排19.5万吨二氧化碳,种树1068万棵。

此外,南都电源还通过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制定绿色包装战略,采用适度包装、重复使用、材料循环再生等方式,提高材料的循环利用率,其中再生木材的使用率达90%以上;首个虚拟电厂落子德国,通过分布式储能电站的统一管理,将分散的电站容量聚合,实现储能与当地用电负荷统筹管理、配售电一体化服务……

近年来,南都电源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绿色制造示范名单,临安基地等多个生产中心荣获“绿色工厂”称号,已形成了从绿色供应链到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的绿色制造体系。

南都电池产品品类较多,每款电池的性能各有千秋,为不同用户群体所需。针对交通领域所需的“绿色燃料”,南都电源在新能源汽车和轻型电动车的应用优势尤为突出。

南都动力锂电池包系列产品采用了长寿命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模组成组率高,空间利用充分,结构紧凑。锂电系列产品采用高安全性的磷酸铁锂和锰锂技术,使用寿命长达五年以上,同时解决了铁锂电池在重量、耐候能力、里程显示上面临的难题。

2019年新国标实施后,“轻量化”成为电动车发展大势。针对轻型电动车,南都电源推出了“换电服务”。截至目前,南都电源换电服务已服务于20余个城市,250多家门店,累计投放电池超过2万组,服务骑手人数已突破1.3万名,解决了以往电动车电池不易更换、充电不方便、充电时间长的问题,得到了终端用户的广泛好评。


此外,南都电源还推出智能充换电“移动应急电源车”,带来了“真换电”新模式。该模式让“移动应急电源车”实现车与电柜的双向换电,助力共享电动自行车实现了电池只换不充。而充电过程也由“移动应急电源车”完成,让换电柜彻底摆脱布柜时对电路和环境的依赖。

值得一提的是,“移动应急电源车”也实现了将电动自行车用电化零为整。通过晚上充电,白天使用,帮助电网削峰填谷,还能以峰谷电差降低充电成本。同时,车辆可结合新能源发电,成为整个共享出行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实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是全球都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和生活课题。”负责人表示,面对挑战,南都电源将持续深耕科技创新,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世界作出更多绿色贡献。

会员风采 | 横店东磁:视创新为生命力 “磁材+新能源”双轮驱动企业行稳致远

视创新为生命力

“磁材+新能源”双轮驱动企业行稳致远

近日,从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公司生产的M6、M10高效P型PERC电池转换效率成功突破24.01%,达到主流量产设备、物料和工艺下PERC电池转换效率的行业最高水平!

作为一家有着42年发展历史的浙江民营企业,东磁从“磁”起家,创新为基,四十多年持续深耕制造,成长为“磁材+新能源”双轮驱动发展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拥有优秀的科研团队和国际技术交流平台,设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研发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浙江省科技领军企业。

公司建立了研究院、事业部技术开发部、工厂技术科的“三级协同创新”的研发模式。东磁研究院注重前瞻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0-1”技术或产品的突破;各事业技术开发部侧重二次开发及量产导入,实现“1-N”价值转化;各工厂技术科侧重以提质、降本、增效的工艺改进为导向,自动化精准改善等点点滴滴的创新积累,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截至目前,公司已主导或参与制定各类标准43项——其中,主导、参与制定IEC国际标准14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10项、团体标准8项。拥有有效专利1211 件,其中发明专利 553 件。

持续创新引领

铸就磁材龙头企业

早在企业创立初期,开发出彩电用色纯磁片,填补了国内空白,成功替代日本进口。九十年代,发明拉下式浮动合金模具,被称为“我国磁性材料行业的一次革命”;投产“高性能永磁铁氧体出口基地”,结束我国不能工业化生产相关系列产品的历史;开发微波炉磁钢,填补国内空白,成为全国唯一生产微波炉磁钢的企业。2003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瓦自动倒角机试制成功,再次填补国内空白。此后,一系列代表行业最高水平的材料接连问世……一次次突破、一项项进步、一个个新品,持续适应新的变化,为东磁发展注入点“磁”成金的力量,为稳步前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企业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省、市等政府部门及企业自主立项的大量科技研发项目。据统计,公司已有200多个通过立项的省级新产品投入批量生产,拥有核心技术产品197个,近百个产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多项技术和产品填补了行业空白,打破了国外同行的垄断。其中,公司“铁氧体永磁元件”系列产品获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软磁材料及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得益于对材料的不断研究、探索,尤其是在生产工艺及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公司为推动中国磁性材料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逐步成为行业龙头。

竞逐低碳赛道

成就光伏后起之秀

2009年,基于对自身制造优势以及未来发展的判断,横店东磁开辟了“新能源”赛道,成立太阳能事业部,进军光伏产业,开始从事太阳能电池、组件等的研发生产,并成立了省级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工程研究中心。

竞逐光伏产业,横店东磁起步得不算早,但凭借着对技术研发的专注、科技人才的培育和市场基础,公司在该产业赛道上稳扎稳打,成为行业后起之秀。

历经十余年沉淀,积累了良好的技术、人才与市场基础。获 “全国第五批绿色工厂”“第二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等诸多称号,有6款光伏产品还被国家工信部列为“绿色设计产品”。

东磁太阳能不断将积累的研发成果导入量产,始终保持着产品的技术领先和品质优势,持续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率、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从而为公司赢得了众多全球500强企业或行业领先企业的信赖,出货量持续增长,始终保持着满产满销的经营状态。

公司已成为全球首批获得低碳认证的光伏组件制造企业,位列彭博全球光伏组件制造商第一梯队,并连续6年被德国权威调研机构“EuPD Research”授予欧洲顶级品牌。今年,连续第二年被全球太阳能下游产业的领先独立测试实验室“PV Evolution Labs”评为“2022全球‘最佳表现’组件制造商”;新一代“智能组件”产品获TÜV南德意志集团颁发的全球首张“智能组件”认证证书。

积跬步者行千里。未来,横店东磁将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不断激活创新动能,让企业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新形势下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这场专题讲座有看头

      10月29日下午,由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桐乡市科技局、桐乡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联合主办,桐乡开发区(高桥街道)协办的“新形势下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专题讲座在桐乡数字经济双创中心成功举办。桐乡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理事、各会员及高新企业代表等100多人参加了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桐乡市科技局副局长范柏清致词并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创新新型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十分重要,市高新协会举办此次专题讲座是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一次非常重要举措,意义非凡。桐乡今年年底高新企业的目标将达到600家左右,高新增加值将达67%左右,高新企业是创新主力军,更是工业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希望在座的企业家和代表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关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为动力”的精神,以更优的创新思维导入更高的创新资源,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助推桐乡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数字文明共富美好新桐乡的建设。

     讲座特邀请浙江省科技厅原副厅长、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宏理作“依靠创新 应对变革 开拓新局—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与战略讨论”的讲座。

     王宏理结合自己三十多年科技管理经验,以讲故事的形式,深入浅出的阐述了科技创新、科技管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科技人才等方面的重要性和技巧与方法。王宏理在讲课中着重强调了创新的重新性和企业的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同时,人才更是创新发展的要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就是人才,创新意识、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战略等都离不开人才,人才是实施创新和构建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保障。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语言风趣,给现场的企业家上了生动的一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为我们高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航向和路径方法,将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与壮大。

会员风采 | 入选热播剧《我们这十年》 正泰的这些故事很提气

最近,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指导创作的热播剧《我们这十年》有点火。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沙漠之光》单元中中北非的场景,和浙江一家企业渊源深远——中国电力能源企业正泰参与投建埃及本班光伏项目、推动当地绿色低碳发展,项目建成后,埃方甚至将其印在钱币上,成了“国家名片”。

在剧中,队员们雨天打桩的艰辛过程,反映了大家对技术和质量的严苛要求。而在现实中,正如开头所述,位于阿斯旺省的本班光伏产业园全面投产,整齐密集的太阳能板在埃及的沙漠中发出耀眼光芒,曾经的沙海变成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该产业园也由此成为世界最大光伏产业园之一。

这其中,便离不开正泰的技术输出:由正泰新能源投资建设的本班光伏项目,向埃及输出了中国高端光伏产品和先进经验,可实现当地2025年电力零排放。

曾几何时,中国光伏产业最大的特点是“两头在外”,对外依存度很大。几经跌宕后,在当今全球光伏产业迅速发展的大潮中,我国光伏制造企业正逐步成为“弄潮儿”:截至2021年,组件产量连续15年居全球首位,多晶硅产量连续11年居全球首位,新增装机容量连续9年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容量连续7年居全球首位。

在这一进程中,正泰以研发带动效益,实现了技术创新、生态扩展和产业升级,目前已在新加坡、泰国、越南、柬埔寨和埃及等国设立了区域工厂,在全球开发、投资建设了600余座地面光伏电站。

以上海为桥头堡,正泰陆续在全球建起24个研究院,与国内外院校、研究机构合作,探索“产学研”融合模式。譬如,正泰所研发的我国首台太阳能电池关键高端生产设备PECVD,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自主研发的光伏背钝化ALD设备和高效异质结HIT-PECVD设备亦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光伏高端装备市场备受青睐。

在杭州,正泰智能工厂引进以及自主集成了全套国产化自动光伏生产设备,基本具备工业4.0所要求的大部分智能要素;在温州,正泰承接的《基于物联网与能效管理的用户端电器设备数字化车间的研制与应用”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项目高分通过工信部、浙江省经信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在嘉兴,正泰建成了业内首批规模最大的“光伏制造+互联网”透明工厂,成为光伏领域智能制造的先行者与探索者。

诚如剧中演绎的“互利共赢”理念,在“走进去”的过程中,正泰尤其强调与全球合作伙伴的深度战略对接与价值分享,注重本土人才培养和价值观的融合。“本土化”正成为正泰深耕全球市场的关键词,赢得了沿线国家更多信任与合作。

在埃及,正泰埃及低压开关柜合资工厂首任董事长由埃方人员出任,正泰派驻总经理,并对企业战略、财务、技术等方面进行管控,其余日常运营均由埃方负责。

在印度,正泰赢得了一批经销商的青睐。在马来西亚,当地首条MRT全线地面25个站的电器产品全部使用正泰(Chint)品牌。在欧洲,罗马尼亚歌剧院、保加利亚机场、波兰国家交响乐团、捷克Olomouc大学,越来越多的当地重点项目用上了正泰“诺雅克制造”。

不仅如此,依托自身的品牌、技术、渠道以及全产业链系统集成优势,正泰投资建设新能源电站,已实现了项目与当地更好地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在荷兰,正泰新能源Midden Groningen 103MW 光伏电站已成功并网。该项目在117公顷土地上安装了约31.5万块正泰自主研发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可为至少3.2万户家庭提供绿色电力,是首个并入荷兰TenneT电网的光伏电站项目,为中荷两国新能源领域紧密合作又添新例证。

截至目前,正泰围绕探索打造“高效能、高周转、强带动”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运维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强全球光伏基地投建力度,累计建设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超8GW,年均减排二氧化碳800余万吨。

考察交流 | 常务副理事长王宏理一行赴丽水考察

2022年10月25日,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宏理一行赴丽水考察,与丽水市科技局、丽水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当地高新技术企业代表等交流座谈,实地了解丽水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情况,加强合作交流。

座谈会上,王宏理听取了浙江伸美压克力股份有限公司、金棒控股有限公司、浙江聚诚商务有限公司、丽水市贝斯特轴承有限公司、浙江万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代表、负责人关于企业发展概况、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的介绍,并交流了企业在转型升级、人才培育、项目申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王宏理充分肯定了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体现的精神,并与企业负责人交流探讨了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路径、理念和做法,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解答,同时也介绍了省高企协会的工作职能及服务的具体事项。

丽水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吕璞琪介绍了协会相关运行情况,提出了协会运营中存在的一些困惑,王宏理给予了相应意见与建议,并表示省高企协会可与丽水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充分交流对接建立合作,共同为企业提供全面高效的服务。当天,王宏理一行还调研走访了浙江国镜药业有限公司、浙江三田汽车空调压缩机有限公司、浙江恒祥玩具集团有限公司。

近年来,丽水始终坚持把“创新引领”作为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核心关键,实干至上、奋勇争先。尤其是自2018年以来,丽水市委旗帜鲜明地将“创新引领”作为当地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三把“金钥匙”之一,并提出打造浙西南科创中心的战略任务,在全省率先组建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市委人才科技工作领导小组,首次把人才和科技发展规划“两规合一”编制,谋科技、干科技的合力进一步凝聚,丽水全市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创新平台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突破。高层次人才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等 9 项主要创新指标自 2018 年以来实现“三年翻番”。丽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18年的87.6亿元增至2021年的168.8亿元。  协会副理事长单位蘑菇云科技参与调研。

会员风采 | 王贤理:我就是为了证明温州人一样可以搞高科技

王贤理,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省级劳模、中国体外诊断领军人物。扎根温州30年,他带着发展生物技术,造福人类健康的创业梦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把一个只有五个人、五万元启动资金、五十平方米实验室的“三五”公司,发展成为一家专业从事生物体外诊断试剂研究、开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1992年,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贤理带着5万元,在50平方米的小实验室里开始了科研创业之路。他坦言当时没有配方、没有设备、没有多余的研发资金,靠的就是一颗拼搏之心。他用10个字,总结了创业路:劳动创幸福,一起向未来。

王贤理回忆说,团队成立之初只有5个人,为了开发新产品,他带着员工日夜研究。后来,他干脆把自己的家也变成了实验室,为的就是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搞科研。

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王贤理团队成功研制了用于检测冠心病和脑动脉硬化疾病的检验试剂盒,这是一项获得了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金奖的成果,填补了当时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此后,他又带领团队成功研制了PCR检测乙肝病毒的试剂盒。这两项试剂盒的研制成功,让王贤理更加坚定了走科技创新道路的决心。新产品研制出来后,因为当时公司处在创办初期,没有知名度,王贤理说他只能自己出去“跑业务”。谈起第一次推销产品的经历,他记忆犹新。

王贤理介绍,“记得当年我去内蒙古一家科研单位,拜访一位资深的教授。结果他们就一句,谁会相信温州这个小地方能生产出这么优秀的科研产品,他就把我拒在门外。那个时候我确实被击倒了,但是没有被打倒。”

为了证明温州人一样可以搞高科技,王贤理决定走“以学术促发展”来推广企业品牌的产品销售新途径,他带领企业团队在全国各地开展近百次的学术会议、应用研讨会等。就这样一步步打开品牌的知名度。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也希望自己在做企业的同时,能为社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打拼了这么多年,王贤理是心怀感恩的,他坦言希望自己能为社会多做些实实在在、力所能及的事。他参与了温州139富民攻坚计划、村企共建、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项目,公司累计为社会各界捐款捐物近1000万元。

企业介绍

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生物体外诊断试剂研究、开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创建于一九九二年,座落于(国家级)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内,拥有占地面积为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0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1500平方米的上海研发中心和一个动物实验基地。

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省创新型示范企业、省专利示范企业、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等殊荣。

公司生产的生物体外诊断试剂有四大系列:免疫比浊系列、生化系列、酶免系列、POCT系列。现已取得近100个产品注册证,其中6项产品连续六年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1项产品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1项产品列入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省级计划项目13项;获省、市、区科技进步奖、温州市重大发明奖9项等。

公司管理规范,相继通过国家药品GMP认证、ISO13485、ISO9001、ISO14001等认证,并严格按照国家药品GMP认证标准,建造了现代化生物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科研大楼,建有生化试剂、免疫比浊试剂、酶免试剂、POCT试剂车间,引进配置了行业内先进的生产和检测仪器设备。公司在全国共设立了30多个销售办事处,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快速高效的现代物流配送系统,构成了全方位售前、售中、售后的销售服务体系,使客户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最完备的咨询和服务。

公司建立健全了省、市、区三级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以及上海技术研发中心等,在积极构建企业创新平台的同时,公司注重对外技术合作,多年来,先后与北京、上海、武汉、温州等地的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广泛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合作关系,显著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力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

会员风采 | 水晶光电:精益求精创“晶”彩 创新制胜赢未来

精益求精创“晶”彩 创新制胜赢未来

迎难而上创硕果,砥砺前行谋发展。

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密薄膜光学及延伸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知名光电元器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是一家卓越的光学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产业领导者,全球最大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制造基地,其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销量长期占全球市场的20%以上。疫情以来,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力量,以韧克艰,不断拓展新空间,塑造新优势,营收实现了“多连涨”。2022年再传好消息,仅第一季度销售收入9.46亿,同比增加9.25%,净利润1.41亿,同比增加18.66%。

深耕拓展齐发力 

创新格局拓展

“扩大滤光片组立件的生产规模,缩小与国外产品的差距,提升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在水晶光电光学元器件事业部,一场技术讨论会正在火热进行!就在这一间小小的会议室里,一个又一个汇聚着“光”的力量、迸发着“电”的激情的梦想悄然绽放,最终谱写了无数“传奇”的篇章!

聚焦眼前远瞻未来,水晶光电一方面不断提升以精密光学抛光技术、精密光学薄膜、玻璃打孔技术等核心技术的技术水平,不断向高精尖迈进;另一方面瞄准元宇宙概念,战略性布局AR技术和汽车电子、半导体光学等领域产品及技术的储备和开发,坚持核心技术及产品提前谋篇。

成果

紧跟行业前沿持续技术革新,着力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制造等领域相关技术储备与新品开发。坚持研发富配,近三年保持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6%以上的,自主创新研发精密光学冷加工、精密光学薄膜、半导体光学、3D成像、混合显示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把握5G、人脸识别等数字化发展机遇,着眼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目前,已实现新型显示核心组件AR智能眼镜光学模组产品在Magic Leap上的应用,且成功研发车载AR-HUD,解决了产品杂散光、重影、风挡面型拟合、眩光及阳光倒灌等技术难题,实现国内市场首发。

人才技术双驱动 创新势能集聚

人才技术双驱动

创新势能集聚

创新,还需积蓄势能。水晶光电注重集聚优势创新资源,在相关科技政策的扶持下,坚持“人才引领+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构建完善的人才配套机制和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将创新团队建设作为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核心,围绕技术中心各大研究方向,不断引进高精尖科技人才,构建多学科的内部创新团队。在政府科技人才政策支持下,先后引进了国家青年人才、省千人计划、省海外工程师、台州市500精英等人才,组建了一支涵盖光学光电子领域多个学科的研发人才队伍。

重视自主创新,建立了完整的技术研发创新体系。坚持“以技术合作为基础,强化自主创新,树立技术优势”的发展战略,建立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的平台,为公司向客户提供完备的光学方案设计服务提供保障,推动公司成为全球重要的光学解决方案和核心部件提供商。目前已建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平台。

与国内多所高校保持着良好的技术互动,与浙江大学建立了光电与信息研究所技术平台;与长春理工大学建立联合研发试验基地,并建立项目合作和运作机制,具备良好的产学研合作能力。

同时,在AR/VR的技术和产品上已有多年的技术沉淀及布局,特牵头联合国内外在该产业链上实力较强的上下游6家高校及企业成立AR/VR新型显示相关核心光学元器件、部件、模组、系统研发及制造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共同体。

产销量位居全球前列

创新思潮汹涌澎湃

创新,更需凝聚这种热情。

早在2016年,3D人脸识别还未大规模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公司便抢占先机,战略性研发储备核心关联产品——窄带滤光片和衍射光学元器件(DOE)的技术及量产。这两款产品都由全球最顶尖的镀膜及半导体公司垄断量产,水晶面临设备短缺、人才短缺等巨大困难,为了攻克衍射光学元器件(DOE)产品研发难关,研发团队历时3个月,横跨5个国家,终于摸清相关设备资源,并寻找到合适的设计和工艺人才,打通全球供应链,培养了国内首支衍射光学设计专业人才队伍,为公司在该领域的拓展和产业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窄带滤光片开发方面,公司与全球多家镀膜设备厂家共同开发,不惜重金购入三家不同类型镀膜设备,做技术和产品比对,在2017年成功研发3D成像用低角度偏移红外带通滤光片,打破了外国公司在该领域的垄断,并成功应用于小米旗舰手机、汽车扫描黑膜等多种产品。2020年,成功研发增强现实车载抬头显示器(AR-HUD),这是新一代车载光学成像显示产品,在结合HUD的基础上,突破了视场角、重影、虚像距离、防阳光倒灌、杂散光、实景融合效果、小体积、车规级等业界技术难点,通过光学、结构的巧妙设计,做到同类产品业界体积最小、高清晰度、虚像距离远,同时软硬件算法的高度集成,实现了业界AR效果最优,填补了国内空白。

从一个厂房简陋、设备落后、技术不成熟的企业成为集研发制造为一体的大型光学光电子名企,从洪家岁月一家家去拜访客户到滨海时代收到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的重量级订单,从每天要为产品订单发愁跃升为产销量位居全球前列,从台州到加州,从东京到以色列,水晶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企业。

创新始终是坚守不变的信念,如今这种信念已经汇聚成一股源泉,融进水晶的企业文化,并持续不断的浸润着每个水晶人的思想。“我们处于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而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否,关键在于企业的人才是否具备创新精神。若把企业建设的成功比作一座大楼,那么垒成这座大楼的一砖一瓦便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若把企业发展的成功比作一条大海,那么汇成这条大海的一点一滴还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水晶光电的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