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 | 三个13%+,德力西为什么能

“推动社会的新一轮电气化是电气行业助力‘双碳’目标的主要抓手。我们德力西要继续加大科研投入,不断创新绿色化、小型化、智能化的优质电气产品,为中国提升电气化水平。”日前,履职归来的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主席胡成中说,听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无比振奋,德力西集团三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要坚定沿着自主创新的大道走下去。

刚过去的2021年,德力西集团再次交出亮眼“成绩单”——集团总营收、主营电气产业营收、总资产实现3个“两位数增长”,增速都在13%以上,低压电器产业全行业增幅居前,综合实力提升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成立于1984年的德力西集团,是温州乐清电气产业集群中颇具高辨识度的一只“领头羊”,形成了以电气为主,军工、新能源精密制造、环保协同构筑的产业版图。深耕低压电器领域38年,一个小小的开关如何撑起一家500强企业?德力西为什么“能”逆“疫”增长?胡成中道出了企业发展壮大的“密码”:敢于创新

航天、地铁、机场、医院、实验室……这些重要场所如果断电,哪怕只有几秒,带来的损失也难以估量。这个时候,一台安全可靠的自动转换开关就显得至为重要。德力西生产的一款通用产品“CDQ1F系列PC级励磁式自动转换开关”,就可以让断电时间缩短到0.1秒内,成为护航重要场所用电的“神器”。

缩短至0.1秒内,是德力西对于自主创新的不懈坚持。如今,德力西的产品和服务已覆盖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让德力西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德力西制造”频频亮相于中国载人航天、青藏铁路、广州白云机场等全国性重大项目。同时,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宝武集团、攀钢集团、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国内大型客户长期提供产品。

创业以来,德力西始终将自主研发摆在首位,建立“德力西科技创新基金”,制定《研发经费核算办法》,每年拿出产品销售收入的3%~5%用于科研,研发投入累计超10亿元,公司70%以上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近年来,德力西集团专利数量每年都以12%左右的速度增长,近3年获得的专利总量约占创业38年来专利总量的五分之一强,开发出登峰系列等数百项新产品,走出了一条科技兴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接下来,预计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德力西几大生产基地的工厂将先后达到全球‘灯塔工厂’的标准要求,提升核心竞争力。”胡成中说,德力西要通过全球“灯塔工厂”的创建,推动“德力西制造”向“德力西智造”升级。
他说的全球“灯塔工厂”,是指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尖端技术应用整合工作方面卓有成效,堪为全球表率的领先企业,目前全球只有90家。从2012年起,德力西就开始布局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管理。目前,已经在运行的有DPS数字化生产系统、透明物流系统、MES系统等,具备了运用大范围的数字连接,实现从采购到交付全过程转型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德力西于2021年7月份启动实施“大踏步向全球灯塔工厂迈进”的“三年行动计划”,将围绕电气制造业的智能化进行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会员风采 | 上市10周年,喜临门一直在路上!

   企业介绍   
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4年,公司始终以“致力于人类健康睡眠”为使命,并以“成为全球床具行业的领导者”为自己的企业愿景,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家具企业,企业专注于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以床垫为核心的高品质家具,产品涵盖床垫、软床、沙发以及高档星级酒店家具。2012年7月17日作为行业内首家上市公司,在上海A股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3008),成为行业内首家上市公司。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绍兴,在绍兴、香河、成都、佛山、兰考、萍乡、泰国等9大生产基地,已经完成了海外工厂布局,床垫年生产能力达到600万张,软床50万张,沙发10万套。

公司注重研发与设计,2021年度公司研发费用超1.5亿元,公司将科技与传统制造业结合,不断的发展创新,提高竞争力。2008年,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被省科技厅批准建立浙江省喜临门家具研究院。2016年被浙江省科协认定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同年被评为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17年公司被省经信委认定为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被省质监局和省科技厅联合认定为浙江省企业技术标准创新基地。2019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认定为软体家具制造工程技术中心。截至目前,公司拥有国内发明专利24项,国际专利21项,国内实用新型专利200余项。

绍兴作为公司发源地和大本营,公司将主要展示区域设置在这里,主要包括位于二环北路的总部基地和位于绍兴袍江的进出口基地。

会员风采 | 宁波杉杉新材料:科技创新 加速推进锂电池产业再升级

科技创新 加速推进锂电池产业再升级

日前,宁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内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正根据新的出货订单,忙着生产、封装一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品。

“今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67%。”宁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王欢介绍,开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宁波杉杉新材料面临了物料无法正常运输、产品生产滞后的困境,“面对特殊情况,我们通过技术改进、加大研发力度等手段,加速产品的转型升级,加强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品的稳定市场供给,不仅成功帮助企业快速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过来,也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疫情,宁波杉杉新材料依旧做到逆势发展。在成绩的背后,是公司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把脉市场动向和产品需求,走出了一条持续向“成为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导者”目标勇往直前的创新道路。

瞄准市场机遇 以创新拓蓝海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不少行业遭受“寒冬”。然而,新能源领域却异常火热。宁波杉杉新材料成立于2003年7月,是国内最早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产品处于锂电新能源产业链的前端,所涉及的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领域、数码电子消费产品领域及储能领域。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市场需求。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296.8GWH,同比增加102%,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大幅提升,带动锂电池材料需求持续旺盛。宁波杉杉新材料抓住市场机遇和需求,以科技创新,加速推进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的释放。

据了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往一直被国外企业所垄断,是我国在锂电池产业中开拓发展的一个难题。面对技术瓶颈,宁波杉杉新材料依托省市科技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多年来,持续推进技术创新,顺利打破国外企业垄断,并在全产业上下游持续性投入研发,成功在全球中高端数码和动力电池领域占据了主流地位。如今,公司是国家工信部认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省级企业研究院等多个科技创新平台,产品年生产能力达30000吨。

目前,宁波杉杉新材料在动力、消费、硅基负极、储能等四类产品领域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成功开发出契合全球市场需求的产品:在动力类产品方面,突破高能量密度快充技术瓶颈,开发出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兼顾快充的动力类负极材料产品,并已批量应用于下游终端车企;在消费类产品方面,突破数码类高能量密度低膨胀技术瓶颈,打造新一代低膨胀造粒技术平台,突破生焦二次颗粒5C及以上快充技术瓶颈,5C快充产品已批量出货,抢先实现供应能力,在高端数码负极材料方面的全球领先优势得到进一步夯实……

加大研发投入 以创新强引领

今年6月28日,杉杉科技与宁波市政府签订了年产4万吨锂电池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投资约50亿元,从原料加工、反应合成、中间品加工、表面改性到成品加工,集全工序于一体。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消费者对高能量快充锂电池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硅基负极材料,有着高电导率、高稳定性、高容量等优势,正是目前最具潜力的负极材料之一,符合未来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方向,是未来市场重要的技术制高点和利润增长点。

据了解,项目完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年税收超10亿元,亩均税收达400万元,将成为杉杉科技第一个纯品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也是最大的硅基一体化基地。“这不仅有利于公司全面满足客户新的需求,不断提升产品和技术的领先性,也能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夯实杉杉科技的行业头部地位。”公司生产总监王欢表示。

据了解,杉杉是全球少数几家可以批量化生产硅基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并已在相关产品开发上取得新进展:突破硅基负极材料前驱体批量化合成核心技术,完成了第二代硅氧产品的量产,第三代硅氧产品和新一代硅碳产品在客户端已验证通过,处在批量生产中;同时,硅氧产品已率先实现在消费和电动工具领域的规模化市场应用,并已通过全球优质动力客户的产品认证,有望迎来规模放量。

同时,今年初,宁波杉杉新材料也依托研发投入,开展了年产3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成品线的技改项目,目前已进入调试阶段,并很快将进入全面量产。

项目建设、技术升级、产品创新……这些成果与进展都与宁波杉杉新材料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密不可分。“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5075万元,同比增长68.8%;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4项。”王欢表示,一方面,企业依托省市科技部门的引导支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作用、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另一方面,围绕市场需求,加大系列产品转型升级力度,真正以创新动能为引领,扭转企业发展困境,实现高质量逆势增长。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科技创新,在加强负极材料基础研究、加强锂电负极材料新产品研发、持续实施工艺改进和产品改良等三大目标上持续发力,以更优质的产品和技术,扎实推动我国锂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向成为全球锂电负极材料领导者的目标迈进。”公司生产总监王欢说道。

合作交流 | 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1.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浙江杭州,是一家由海归高层次人才团队创办的、以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物研究和开发为核心,集研发、生产、市场销售于一体的高新制药企业。2016年11月7日,贝达药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0558.SZ。

公司现有员工1700余人,组建了一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创新药开发和产业化人才团队,包括数十位海归博士,其中3位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4位入选浙江省高层次人才计划,在北京、杭州分别设有新药研发中心。

公司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2011年6月获批上市。上市以来已经有30多万名肺癌患者服用,获得中国专利金奖,斩获中国工业大奖,荣获我国化学制药行业和浙江省企业界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0年11月,公司和控股子公司Xcovery共同开发的全新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盐酸恩沙替尼胶囊(商品名:贝美纳®)正式获批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用于治疗ALK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国产1类新药,填补了同类药物国产空白。

2021年11月,公司与北京天广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贝安汀®)正式获批上市,获批适应症为转移性结直肠癌和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贝安汀成为公司首个获批的大分子生物制品、第三个上市药物,同时也是浙江首个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

公司针对恶性肿瘤、糖尿病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持续增加新药研发投入,2018年投入5.9亿元,2019年投入6.8亿元,2020年增加到7.4亿元,占比达39.7%。目前有在研创新药项目40余项,18项进入临床试验,4项正在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其中盐酸恩沙替尼项目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正在推进,有望成为首个由中国企业主导在全球上市的肺癌靶向创新药。

2.贝达梦工场

贝达梦工场的发起人——贝达药业,历经十九年,实现海归博士团队创业并成功上市的蝶变,真正懂得并打通海归团队、企业梦想落地与发展的闭环。

贝达梦工场,致力于建立一整条包括医药风险投资基金、创新服务公司及研发、生产、销售外包服务等在内的生物医药创新链条,大大降低生物医药的创业门槛和创业机会成本,打造一个便利化、全要素、立体化、开放式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主的专业众创空间。

贝达梦工场海创园区

2021年,贝达梦工场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的是位于临平区的兴中园区和位于余杭区的海创园区,总建筑面积近14万方,建设有共享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检测平台等,目前已签约入驻项目60余个。另外,梦工场II期项目正在紧张的施工建设中,该项目建筑面积约26万方,总投资将超过20亿元。

贝达梦工场II期效果图

贝达梦工场致力于发挥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效应和优势,带动周边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平台、为科学家创业赋能,让更多企业和科学家实现创业创新梦想,更希望通过资源的聚合和贝达药业的优势,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3.贝达基金

贝达生物医药产业基金(简称“贝达基金”)是由贝达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博士等作为主要发起人发起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基金专注于生命科学领域,以业界顶尖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为核心,依托深厚的产业经验与资源,为投资企业提供全阶段助力。

截至目前,贝达基金已成功投资了三叶草生物、开拓药业、睿昂基因、维眸生物、时迈药业等数十家创新企业。我们期待与创业者们共同探索生命科学,持续助力健康中国。

可合作资源

1.贝达药业可合作资源

贝达药业重视建立深度协作关系,如新药研发、产品授权、产业化等多维合作,期待与各方携手,共同构建医药创新生态系统,助力中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2.贝达梦工场、贝达基金可合作资源

项目投资与入驻:专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落地承接。

a. 专家资源:拥有业界顶尖专家和医药行业领军人物,可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b. 产业基金:贝达基金依托成熟的产业背景,被业界所认可,投资项目同时为其后续融资提供声誉支持;

c. 产业化服务:借助其核心团队在研发、产业化等细分领域的深厚经验与资源,可为创业科学家及项目产业化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d. 场地入驻与政策支持:贝达梦工场可为项目提供入驻、孵化加速、人才专项等管家式支持。

贝达联系方式

官方微信:beidayaoye2003

联系电话:0571-86130357,13757102555

总部地址:杭州市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兴中路355号

协会秘书处:0571-81118980

会员风采 | 东方通信PDT+应急现场融合通信解决方案亮相“砺剑北疆·2022”森林草原灭火作战联合演习

2022年7月16日,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砺剑北疆·2022”森林草原灭火作战联合演习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举行。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森林消防、应急、林业、公安、气象、消防救援、航空护林站、有关专业灭火力量共1100余人参与此次演习,旨在通过实兵、实装、实战,练协同、练指挥、练实操,进一步提升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通信)作为业内领先的应急现场融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应邀参与了本次大型联合演习,并在现场应急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展示活动中演示了公司自主研发的PDT+应急现场融合通信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可实现应急救援或勤务现场的公专结合、宽窄融合的多媒体集群指挥调度,做到“听得到、看得清、指挥得到”的“一张图”指挥通信。

本次展示活动的场地位于联合演习的实战模拟区域,是“断电、断网、断路”的无人三断场景,东方通信的便携式一体化通信指挥系统,作为PDT+应急现场融合通信解决方案的核心大脑,将对具有“自供电、自组网、开机即用”等特点的窄带自组网中继台、宽带自组网设备进行融合组网,快速搭建一张集窄带语音、宽带数据的现场应急融合通信指挥专网,实现在三断场景的多媒体音视频融合指挥调度;同时,通过便携式卫星设备打通现场与后方指挥部的传输通道,实现现场与后方指挥部的音视频实时通信,从而为应急救援争取“黄金时间”。

随需而通,尽在掌握。这是东方通信对客户的承诺,也是对自身产品和技术的自信。未来,东方通信将继续秉承创新共赢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持续为应急通信行业提供专业技术和解决方案,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做出不懈努力。

合作交流 | 浙江华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浙江华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华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新型管材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位于杭州市富阳区,主导产品为连续缠绕玻璃钢管及各类电力管道,现拥有连续缠绕玻璃钢管道生产线 5 条(3 条运行,2条在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逐渐成长为国内特别是华东地区具有重大影响的新型管材制造商。公司建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多项新型产品技术经专家鉴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严格按照 ISO9001:2015 质量体系认证、IS0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 IS045001:2018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组织生产;产品均通过省、国家级检测和鉴定,符合并赶超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地下通信管道用双轴取向聚氯乙烯(PVC-0) 管、连续缠绕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获得浙江制造产品认证;公司还获得 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浙江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浙江省AA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杭州市专利示范企业、富阳区政府质量奖、浙江省优秀工业产品等荣誉称号。

主要产品

连续缠绕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CWFP)

产品介绍

连续缠绕玻璃钢夹砂管(简称CWFP),是一种采用3D打印技术,通过连续成型工艺制成的具有三维增强结构的新型复合材料管材。CWFP管既具有塑料管材的水力学性能和防腐蚀性能,又具有金属管材的机械力学性能,产品广泛应用于市政给排水、海洋工程、石化工程等流体输送领域。

产品规格型号

公称直径DN(mm): 300~4000;

压力等级PN(MPa):≤3.2;

刚度等级SN(N/㎡) :2500、5000、7500、10000;

管节长度L(m):3、6、9、10、12、18。

(备注:以上为标准规格,也可按客户需求定制)

工程案例


联系方式       

生产基地: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场口新区百丈畈创业路21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之江长久中心2号楼1201室

邮    编:311400

24小时咨询热线:159-6885-5076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09-5567

官方网站:www.zjhfxcl.com

电子邮箱:kaifabu@zjhfxcl.com

会员风采 | 晶科能源:埋头创新 深耕智造 打造光伏行业标杆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科能源)地处海宁市,为其母公司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基地和最大研发基地。公司成立于2006年,并于2010年5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JKS),2022年1月在A股科创板上市。作为一家拥有优质硅锭、硅片、电池片、高效单多晶光伏组件、发电系统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垂直一体化产业链的全球化光伏新能源企业,晶科能源在全球拥有12个制造基地、35个全球服务中心,产品销往160多个国家/地区,全球市场占有率12%。近年来,企业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全省首批“三名示范”企业等荣誉,2021年实现营收148.35亿元、利税3.1亿元。

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晶科能源是一家极具创新力的光伏企业,培养了一支由20余名海归及知名院校博士、100余名硕士或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共同组成的专业技术研发团队,积极拓宽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路径,凭借高效技术的突破,通过自身努力先后打破世界记录19项,目前保持着N型TOPCon电池最高转换效率25.7%及N型单晶组件最高转换效率23.53%的世界纪录,巩固和提升了中国光伏企业的领先地位,助力推动光伏制造成为中国制造名片。

数字赋能打造行业标杆

晶科能源通过信息化技术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运用,建成了满足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一体化要求的智能工厂,实现了企业内部的精益化、信息化、智能化高效管控和外部供应链的高效协同,也实现了产品品质提升、污染排放减少、劳动效率提高。企业采用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新模式,建立了从整个生产流程到产品的全套数字化企业生产平台,形成了融合研发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制造执行系统MES等为一体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智能制造新模式,为光伏行业成功实施生产精细化管理、车间智能工厂改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行业提供了柔性生产及大数据分析管控的示范标杆。

顺势而为抢抓产业风口

晶科能源紧跟国家“双碳”战略,抢抓光伏产业发展风口,在原有产能及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实施重大项目,投资105亿元建设7.5GW高效电池和7GW高效电池组件项目,采用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与设备,结合晶科研究院研发的领先技术,项目建成后将在自动化程度、光电转换效率、成品率、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强度等方面领先全球。2021年项目全面开工建设,计划2022年建成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未来工厂。

典型交流 | 杭州德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企业简介

杭州德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坐落于杭州国家高新区(滨江),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由海归高层次创业领军人才和风险投资资本相结合的生物医药领域的高科技企业。

德同生物致力于开发国际领先的生物医药应用技术,聚焦妇产科、肿瘤和传染疾病领域分子、免疫及其他前沿技术的诊断市场。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GRT技术及其他国际前沿的分子、免疫及其他诊断技术,开发了一系列分子基因、免疫诊断和细胞学病理诊断试剂,包括用于子宫颈癌早期诊断的高灵敏度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核酸检测试剂(DH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的技术和性能领先世界水平。于2016年获得欧盟CE认证,面向海外市场销售。德同生物新开发的分子分型技术Dalton-MIT™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应用性能优于二代测序技术。德同生物在宫颈癌筛查和诊断用HPV检测试剂具有优秀的产品性能和全自动操作等优势,DH系列产品从三甲医院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千家医疗机构得到广泛应用。在全国累积服务超过1600余万姐妹们的健康,为关爱女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德同生物至今荣获众多奖励和荣誉,包括中国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胜企业奖”、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一等奖”、浙江省最具成长性科技型“百强企业”、浙江省“科技创新重点企业”等。

华绍炳,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浙江大学兼任教授,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抗体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主任、美国马里兰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博士后。

2010年创立德同生物,带领团队成功研发第三代杂交捕获技术高危型HPV检测试剂(DH系列产品),打破该技术在宫颈癌筛查和诊断领域被进口产品把控的局面。承担多项国际和国内合作项目,包括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至今已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三十余篇专业论文和专著论文,是五十余项中国、美国和国际发明专利的发明人。

2000年华绍炳受硅谷创业氛围的熏陶,与合作伙伴一起创办了一家生物医药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发明并创建了一套全新的快速研发全人源抗体新药的技术平台,该技术获得了多项美国和国际发明专利。

2003年,在SARS流行期间,华绍炳与同事受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之托及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院士之邀专程从美国来到上海,应用该专利技术快速获得了抗SARS病毒的全人源抗体。此成果受到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领导的表彰。

2008年,国家开始规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央提出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中国的蓬勃发展为优秀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舞台。“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创新人才,需要好的产品服务国人,也可以有国际一流的产品走向世界。”怀抱为祖国建设一流生命科学产业的理想和情怀,华绍炳回到国内,先在浙江大学担任兼职教授,随后筹划创办生物医药企业。

2010年,杭州德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杭州国家高新区成立。对于华绍炳而言,研发产品有着自己的执念。“我们过去做事很多时候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可是‘差不多’是什么意思?‘差不多’就是还差一点嘛!”精益求精之下,从2010年到2014年,华绍炳带领团队不骄不躁磨技术、磨品质,先后投入了几千万元研发经费,终于成功研发出全球领先的第三代杂交捕获技术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核酸检测试剂盒(DH系列),改变了该技术在HPV早期筛查领域被进口产品把控的局面,并超越了进口产品的设计和性能。2016年德同生物推出配套的全自动的杂交捕获检测系统,并根据国家药监局新颁布HPV核酸检测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在国内率先启动DH系列筛查用(三年随访)临床试验,预计成为国内最早获得筛查许可证的产品。

由于德同生物在宫颈癌筛查和诊断用 HPV 检测试剂具有优秀的产品性能,即全自动操作、无需核酸提取、无需基因扩增、无需高要求复杂的实验室,操作简单,操作人员无需特殊资质要求等优势,DH系列产品从大三甲医院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广泛应用。DH系列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包括:浙江省“高新科技产品”称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德同HPV检测产品自2015年开始销售以来,累积服务超过1600万姐妹的健康。

在DH系列试剂成功的基础上,华绍炳和他的研发团队砥砺精进,2018年推出p16/Ki-67检测试剂盒(DC系列产品),检测试剂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进口产品,且优于常规TCT细胞学检查,能进一步助力宫颈癌早期诊断。

未来,德同生物将有更多分子诊断、免疫诊断和快速诊断产品陆续服务大众健康。

怀揣着为建设一流生命科学产业理想,华绍炳被国内人才匮乏的状况深深触动。“除了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企业发展还需要一批中坚力量组成的团队。”针对这一现状,德同生物先后设立了省级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德同生物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浙江大学-德同生物联合研发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等院所也有科技合作。通过引进和自主培养结合,凝聚高端和中层人才队伍。“企业成功最重要的是人,有了人才的支撑,可以让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人才从哪里来?教育!教育对技术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很关键,只有高规格的教育才能培养杰出的人才,才能让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优势。”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德同生物的成功为生命医药创新创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但是如何从个体成功推向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又成了萦绕在华绍炳心头的问题。

2020年,华绍炳牵头成立了杭州高新区(滨江)生物医药创新联盟(BIA)。BIA的长期目标是在高新区内凝聚一批全球顶尖研发团队和知名企业家,研发一批走在国内外前列的创新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和创新药成果,产生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至2021年底,联盟已吸收和发展会员单位近70家,均为创新药物、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创新企业及相关服务和研发机构,开展不同主题的交流活动,为联盟企业搭建交流与成果展示平台。同年,浙江省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委员会成立,华绍炳任常务副主席。他在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提出,对于生命健康产业,“创新”是关键词;借鉴BIA的成功经验,浙江省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委员会将积极开展信息分享、组织学术研讨、推进经验交流、促进协同创新;并提议设立创新基金,资本助力和服务企业创新。

知识改变命运。从乡村走出来的华绍炳,深深地了解知识对于乡村孩子的重要性。早在2000年5月,华绍炳就捐资购置8000余册图书,在母校——匡堰彭东小学原校图书室的基础上,建立了“彭东小学华夏图书室”。为激发学生读书写作的积极性,他建议学校设立“开成语文奖”,奖励在读书习文中成绩优秀的师生。

自2014年起,华绍炳积极参与和组织百华协会(BayHelix)-担当者的“班班图书角”爱心公益活动,给乡村孩子带来了知识。七年来在百华协会会员、企业和爱心人士支持下,累计募捐爱心善款近1500万元用于农村地区教育和抗击新冠疫情。至今,已为云南腾冲市、四川雅安市、甘肃平凉市、贵州黔西南州的500余所乡村小学捐建了4000余个班级图书角,支持了超过14万乡村孩子的阅读梦想!

华绍炳曾赴甘肃平凉和贵州黔西南亲自建设图书角、在课堂分享成长故事,在乡村孩子心里播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启迪智慧,打开视野,阅见美好的未来!德同生物也参加了捐款、公益暴走等各种形式的募捐,助力乡村阅读。

2021年,通过贵州黔西南州乡村公益行,华绍炳结识了一位云南籍的贵州乡村教师。当获知该教师的新生儿病危时,华绍炳及时联系了浙江大学儿童医院的专家,拯救了这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的生命。演绎了“爱心传递爱心,生命影响生命”的真实故事。

华绍炳直言“生物医药行业的事业正是一个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这个行业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我们坚守前行,造福更多人。”而德同生物自创办伊始就投身女性健康公益事业。从2014年起,德同生物连续7年在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的全国三八妇女节大型公益活动上提供无偿支持,被中国癌症基金会授予了“公益贡献奖”,还与中国癌症基金会设立“德同生物专项基金”。

华绍炳还亲自率领团队,从基层宣讲“宫颈癌”预防大于治疗的思想,增强广大女性的预防和自我保护意识。德同生物也积极参与边远地区援助项目,用心传递爱的温暖。2017年8月,无偿为“健康中国基层行•怒江站”百市千县精准扶贫大型义诊活动提供HPV检测试剂。2021年,向四川省阿坝州人民医院和阿坝州妇女健康项目共赠送了价值70余万的HPV检测试剂,为开展阿坝州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提供有力的保障。德同生物企业及员工为多项公益事业累计捐赠金额超过1500万元。

谈及公益,他说:“感恩心很重要,有了感恩心,社会的和谐就会变得容易。不论从社会角度还是从个人成长角度,感恩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事情。至少我希望通过自身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周边的人,带来正能量。不敢说做了多少贡献,只是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创新故事 | 泰普森:全球户外休闲用品的引领者

1991 年,一家只有 20 台缝纫机的小工厂在浙江省杭州市成立,这便是泰普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杭州康达皮塑厂。经过 20多年的不懈奋斗,泰普森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作坊成长为一家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外向型企业。如今,泰普森主要经营面向世界的户外休闲用品,成为现阶段中国规模最大的户外休闲用品制造商,产品远销欧美及亚洲等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九年进入中国制造企业 500 强,渔具系列产品市场份额占据欧美两大市场第一名。为了跳出同质竞争的行业困境,泰普森公司收购了包括West-field在内的一系列欧美国际户外休闲装备专业品牌,并以此为起点,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一套强大的研发、制造、营销与服务的网络体系。“微笑曲线”上的设计、制造、销售三个阶段的产品附加值都得到提升,产品定位一步步走高。

拓展市场:跳出低端竞争的发展困境
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的繁荣给户外休闲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内户外休闲产业起步于1998年,最初只在北京、上海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流行,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户外休闲产业很快便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并逐渐从内销转向出口。据统计,2021年我国户外用品整体市场规模营收额为1831.20亿元,预计到2022年我国户外用品行业整体市场规模营收额有望达到2000亿元,帐篷、庭院用伞等户外用品出口额将跃居全球第一。

发达国家的一些户外运动休闲企业在国际范围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如奥索卡、哥伦比亚等。这些企业依靠其产品较高的专业性和功能性,做出了不菲的市场定价,产品的高附加值给这些名牌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然而,由于国内户外休闲产业起步晚,且大多数户外休闲用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都不高,这使得行业的进入壁垒低,同质竞争激烈。据统计,2021年底我国户外用品行业品牌总数达到904个,其中本土品牌数量为460个,国外品牌数量为444个,低端的同质市场竞争几乎趋于白热化。
想要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中获得足够的竞争力,国内的户外休闲产品企业就必须打破原有的低价竞争策略,跳出低附加值、低端市场定位的发展困境,以质取胜。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欧洲市场上不少百年老店濒临破产。然而,泰普森公司不仅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成功存活了下来,还抓住时机不惜重金收购了这些欧洲企业的品牌、技术等资源。这一系列跨国并购帮助泰普森实现了市场份额的迅速扩大,一举攻克了欧美大部分主流消费市场。2021年,仅在欧美渔具休闲市场,泰普森的年营收就达到了15亿元,牢坐海外市场份额的头把交椅。

“品牌经营”:在产品质量和声誉上下功夫
浙江泰普森集团董事长杨宝庆是20世纪9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当时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全国各地创业者激情高涨,杨宝庆也不例外。大学毕业后,他抛弃了让人羡慕的“铁饭碗”工作,拿着从家里借来的 2万元钱便下海创业了。所谓时势造英雄,当时杭州近邻德清县的“融杭战略”给杨宝庆提供了极大的创业空间。杨宝庆看准时机,在德清经济开发区创办了出口海外的休闲用品生产企业。
从无到有,多年的行业经验让杨宝庆对行业变化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认识到想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企业就必须通过创新来赢得自己的品牌优势。因此,杨宝庆给公司提出了两个阶段性目标:一方面,要主动探索从制造低端向设计、品牌、商标等产业高端延伸的路径;另一方面,要做深做精制造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提升制造环节的利润空间。
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公司一改之前“产品经营”的理念,转为向“品牌经营”发展,追求以品牌赢得市场,以品牌巩固市场。2004 年,泰普森收购了美国著名的户外运动休闲品牌 Westfield,而深谙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杨宝庆于2007年在美国和欧洲同步注册了“WEST-FIELD”商标。
“这一自有品牌的销量占到了总产值的 30%,并且保持 25%以上的高增长速度。”一方面,泰普森懂得,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会有竞争力,质量过硬是品牌经营的基础。他们在产品设计、材料选择、生产流程、工艺技术、质量检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良,努力向世界顶尖企业看齐。为了产品声誉,在售货服务方面也做了大量改进。正如杨宝庆所说:“有益于品牌声誉的事,贴点钱也做;有损品牌声誉的事,赚钱也不干。”
另一方面,泰普森一直积极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2008 年汶川大地震,本在国外考察的杨宝庆毅然撤掉 2000 多万美元的订单,回国带领 4000 多名员工为灾区加班加点赶制 9.5 万顶救灾帐篷。5 月 22 日,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到泰普森集团考察救灾帐篷的生产情况。
“以当时的产能,本来要一年才能完成的产量,在政府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们全体员工开足马力夜以继日硬是加班加点一个月完成了。”2008 年 10 月 8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杨宝庆荣获“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光荣称号。
为了更好地进行自主品牌建设,泰普森还设立了相应的品牌管理制度和品牌管理部门。该部门以企业品牌建设为目标,主要负责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商标维护、品牌维权及品牌传播等职能。2011 年,WEST-FIELD 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一年后,WEST-FIELD 商标又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行业先锋:在“微笑曲线”全段求效益
随着“品牌经营”理念的贯彻实施,泰普森不仅获得了自主品牌价值的稳步提升,先进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积累,与发达国家的高端品牌的差距大幅度缩小。杨宝庆认为,依照管理大师施振荣先生提出的“微笑曲线”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产业链这条线上,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即设计和销售环节,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想要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企业就必须同时抓好“微笑曲线”的三个阶段:一是在曲线最左端“设计”阶段,跳出固化的产品创新思维,不断提高技术研发能力;二是在曲线最右端“销售”阶段,持续提升不同品牌在区域市场的影响力,提升品牌专业化水平,加快壮大自有品牌脚步;三是在曲线中间的“制造”阶段,提升企业智能制造和质量管理水平,在做深做精产品的同时进一步压缩成本,保住产品的成本优势。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让微笑曲线的“嘴角上扬,牙齿过硬”。
如何使嘴角上扬?
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需求,泰普森认为产品设计必须时刻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潮流动态保持一致。因此,泰普森利用一系列合资、合并行为进军欧美市场,在欧洲建立泰普森的品牌设计中心,提高研发的专业化水平,在美国设立营销中心,致力于品牌收购与经营合作,以及新销售渠道的拓展。相应地,泰普森还组建了一支 200 多人的研发团队,其中来自美、英、德、俄、荷等国的外籍员工就多达 50 多名。他们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产品设计,实现了泰普森产品研发的高产,使得泰普森现在每年都能设计 500 多个新款式,申请 80 多项专利,其中 10 多项都为发明专利。骄人的成绩未能让泰普森止步于产品创新,实际上,泰普森早已将创新定义在了高于产品创新的层面,同时主动进行新材料的研发。该公司副总经理范诚青曾表示,泰普森从 2013 年就已开始使用镁合金材料,并且已在公司很多产品中大量使用。利用自主设计的镁合金结构型材挤压技术,一年就给企业带来超过 6000 万美元的经济效益。
微笑曲线理论还要求“牙齿过硬”。对于制造环节,泰普森将中国大陆作为主要生产基地,并将产能逐渐向东南亚转移。一切生产活动遵从“设备先行”的原则,泰普森的厂区都配备了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实施了信息化开发,使产品质量更稳定、生产效率更高。比如,从意大利引进的自动弯管机,一台机器就集合了一根管件所需加工的所有工序,可以实现无间隙的高速作业,省去了物料周转时间,工作效率是人工的 8~10 倍。在高效的同时,这种靠 PLC 控制系统操控的机器还能保证每根加工出来的管件高度一致,精度在 0.1 毫米以内,使质量得到了非常可靠的保证。“设备先行”原则不仅让泰普森的生产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产品质量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工大大减少,生产成本明显降低。
如今,泰普森的产品在美国市场占比达到同类产品的 65%以上,稳居美国市场龙头地位。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设一个集研发、制造、营销与服务于一体的网络体系,泰普森产品的整体附加值得到了大幅提升,产品定位一步步向高端市场进军。泰普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也逐渐实现了从全球户外休闲产品制造网络中的生产者向领导者的转变。2021年,泰普森的户外休闲系列产品连续9年出口全国排名第一,每年出口额达到20亿元。短短的十几年间,泰普森一直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年销售额从5亿元跃升至160亿元,连续9年上榜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